97精品超碰一区二区三区-秋霞成人午夜鲁丝一区二区三区-FREEXX性黑人大战欧美视频 -廖承宇做受被C22分钟视频

技術文章

articles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/  技術文章  /  醫療配電設計新思路――新一代智能插座箱的應用

醫療配電設計新思路――新一代智能插座箱的應用

更新時間:2017-07-20

瀏覽次數:1508

  1、引言

  醫療科技發展日益迅速,微創醫療、粒子醫療、分子影像等高新醫療技術的普及給醫療衛生事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,優化了治療體驗,也提升了患者的醫療生活品質。而大量的醫療電氣設備投放后,安全的電源供給隨之顯得格外重要,醫療電氣安全問題也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里,相關標準規范逐步加強醫療電氣安全的指導建設。
 
  2、傳統的配電方案

  對于醫院的0類或大多數1類醫療場所,由于無醫療電氣設備,或所使用的醫療電氣設備僅與人體非重要部位接觸,這些場所的配電可采用TN-S系統,同時輔以常規的不大于30mA的漏電保護裝置即可。對于某些1類場所如產房、血透中心、搶救室等,對設備漏電防控要求通常要遠高于普通1類醫療場所,在現行的配電設計中,多采用不大于10mA漏電報警的剩余電流監測裝置,監測各支路的含漏電狀態。現行的常規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(以某血透中心為例):
 
圖1 某血透中心配電系統圖
 
  該方案在原有運用30mA漏電保護器的基礎上,提高了各插座箱漏電狀態的監測精度,降低zui大漏電的報警閥值(zui低至6mA),可以較好的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。實際使用的插座箱如圖2所示。其安裝尺寸為500(W)×300(H)×170(D)(mm)。
 
圖2 普通墻壁插座箱
 
 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,上述方案仍存在一定缺陷:首先,剩余電流監測裝置通常安裝在配電箱內,集中報警與顯示裝置通常裝設于護士站內。當醫療設備在末端插座箱上使用過程中發生漏電時,現場的工作人員很難*時間感知故障信息,如果繼續使用,則很有可能釀成觸電事故;此外,發現漏電事故后,該監測系統只能定位故障至某一插座箱,無法確定故障所在的具體插座,只得棄用整個插座箱上的所有插座,直到*排除故障。
 
  3、安科瑞智能插座箱
 
  安科瑞AMIS10-J4智能插座箱在傳統墻壁插座箱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升級,加入了智能監測模塊,可以實時監測插座箱總進線和各支路插座的漏電狀況,當某插座發生漏電故障時能發出聲光報警,提示工作人員該插座存在漏電故障,應立即停止使用,或更換到該插座箱的別的插座,并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故障排查。該產品適合應用于醫院的手術室、產房、血透中心、搶救室,生物試驗室以及其它對漏電要求較高的場所。產品的系統示意圖和外觀圖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。
 
圖3 智能插座相系統示意圖
 
圖4智能插座箱產品外觀圖
 
  說明:1)產品安裝高度距地300mm;2)智能插座箱配置消音按鍵可去除報警音;
 
  3.1 產品功能及技術參數
 
  ●上電運行和漏電故障指示功能。插座箱上電后有運行指示,當出現漏電故障時,能發出聲光報警,其中聲音報警可手動關閉,但光指示須故障消除后才能熄滅。
 
  ●能實時監測總進線和4個支路插座的漏電流,當漏電流超過預設報警值時,發出聲光報警。
 
  ●通訊功能。插座箱帶有1路RS485通訊接口,基于Modbus-RTU協議,可通過監控裝置或上位機監控軟件組網監控。
 
  3.2 AMIS10-J4智能插座箱技術參數
 
  參數 型號AMIS10-J4
 
  輔助電源AC 220/380V
 
  漏電流監測測量范圍0-5000mA
 
  測量支路5路,1主回路4支路
 
  報警范圍6-1000mA,默認為10mA
 
  通訊1路RS485通訊接口,Modubus-RTU協議,可組網
 
  外形尺寸500(W)×300(H)×170(D) (mm)
 
  3.3 智能插座箱安裝
 
  AMIS10-J4智能插座箱按箱體結構來分主要由前面板、后箱2個部分組成。工程現場裝修時先將插座箱的后箱預埋在墻體中,并將進線管從箱體下部進線孔穿入。安裝插座箱前面板時,先將插座箱進線對前面板上的進線端子可靠連接后,再用配套的四根螺釘將前面板、裝飾條與后箱鎖緊,便可安裝完成。智能插座箱結構及前面板如圖5、圖6示所示。
 
圖5 智能插座箱結構圖示
 
圖6 智能插座箱前面板構造圖示
 
  3.4 產品應用方案
 
  由于AMIS10-J4智能插座箱帶有漏電檢測功能,現行的應用方案可調整為圖7所示的設計方案。
 
圖7 應用系統圖
 
  4、總結
 
  安科瑞AMIS10-J4智能插座箱,創新性地將漏電監測功能做到了配電末端,開創了剩余電流監測的新方向。其安裝尺寸與傳統插座箱的安裝尺寸保持一致,*可替代傳統的插座箱。其一體化的功能布局,方便了電氣設計,也很好的解決了末端漏電故障排查的難題,在可靠的保障了負載端用電安全的同時,也讓廣大電氣設計人員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。

分享到